血常規
如有就診需求,點擊預約掛號填寫信息,以便我們能及時與您聯系 預約掛號 廣告 X
血常規基本信息
- 檢查標本:血液
- 檢查方式:血液生化
- 檢查分類:化學檢查
- 檢查項目:血液相關
- 相關疾?。? 貧血 體檢
血常規解讀
-
正常指標:
1:白細胞計數(WBC)(參考值:4~10),(單位:10^9/L)
2:紅細胞計數(RBC)(參考值:3.5~5.5),(單位:10^12/L)
3:血紅蛋白濃度(HB)(參考值:120~160),(單位:g/L)
4:紅細胞壓積(HCT)(參考值:40~48),(單位:%)
5:平均紅細胞體積(MCV)(參考值:80~97),(單位:fL)
6: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(MCH)(參考值:26.5~33.5),(單位:pg)
7: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(MCHC)(參考值:300~360),(單位:g/L)
8:血小板計數(PLT)(參考值:100~300),(單位:10^9/L)
9:淋巴細胞比值(LY%)(參考值:17~48),(單位:%)
10:單核細胞比例(MONO%)(參考值:4-10),(單位:%)
11:中性粒細胞比例(NEUT%)(參考值:43~76),(單位:%)
12:淋巴細胞計數(LY)(參考值:0.8~4.0),(單位:10^9/L)
13:單核細胞計數(MONO)(參考值:0.3~0.8),(單位:10^9/L)
14:中性粒細胞計數(NEUT)(參考值:1.2~6.8),(單位:10^9/L)
15:紅細胞分布寬度 (RDW)(參考值:11~14.5),(單位:%)
16: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(PDW)(參考值:9~18),(單位:%)
17:平均血小板體積(MPV)(參考值:7.4~12.5),(單位:fL)
18:大血小板比例(P-LCR)(參考值:10~50),(單位:%)
19:血小板壓積(PCT)(參考值:男:0.10-0.35%;女:0.10-0.35%;新生兒:0.10-0.35%),(單位:%)
20:嗜酸粒細胞絕對值(參考值:0.05-0.50),(單位:10^9/L)
21:嗜堿性粒細胞絕對值(參考值:0~0.1),(單位:10^9/L)
-
異常指標:
不在正常數值范圍內。
-
檢查分析:
(1) 紅細胞計數(RBC) (單位:10^12/L)
大于正常值,真性紅細胞增多癥,嚴重脫水,肺原性心臟病,先天性心臟病,高山地區的居民,嚴重燒傷,休克等;小于正常值,貧血,出血。
(2) 紅細胞壓積(HCT) (單位:%)
大于正常值,真性紅細胞增多癥;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如脫水、大面積燒傷,補液的參考值;小于正常值,貧血,出血。
(3) 平均紅細胞體積(MCV) (單位:fL)
大于正常值,營養不良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、酒精性肝硬化、胰外功能不全、獲得性溶血性貧血、出血性貧血再生之后、甲狀腺功能低下;小于正常值,小細胞低色素貧血、全身性溶血性貧血。
(4) 紅細胞分布寬度 (單位:%)
大于正常值,用于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療效觀察,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鑒別診斷,貧血的分類;小于正常值,比正常人的紅細胞更整齊,臨床意義不大。
(5) 血紅蛋白濃度(HGB) (單位:g/L) :
大于正常值,真性紅細胞增多癥,嚴重脫水,肺原性心臟病,先天性心臟病,高山地區的居民,嚴重燒傷,休克等;小于正常值,貧血,出血。
(6)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(MCH) (單位:pg)
大于正常值,真性紅細胞增多癥,嚴重脫水,肺原性心臟病,先天性心臟病,高山地區的居民,嚴重燒傷,休克等;小于正常值,貧血,出血。
(7)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(MCHC) (單位:g/L)
大于正常值,真性紅細胞增多癥,嚴重脫水,肺原性心臟病,先天性心臟病,高山地區的居民,嚴重燒傷,休克等;小于正常值,貧血,出血。
(8) 白細胞計數(WBC) (單位:10^9/L)
大于正常值,常見于炎性感染、出血、中毒、白血病等。其減少常見于流感、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癥、藥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;小于正常值,白細胞減少癥,脾功能亢進,造血功能障礙,放射線,藥物,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, 瘧疾,傷寒,病毒感染,副傷寒。
(9) 單核細胞計數(MONO) (單位:10^9/L)
大于正常值,見于某些細菌感染、單核細胞白血病、淋巴瘤、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、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等;小于正常值,無重要臨床意義。
(10) 單核細胞比例(MONO%) (單位:%)
大于正常值,見于某些細菌感染、單核細胞白血病、淋巴瘤、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、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等;小于正常值,無重要臨床意義。
(11) 中性粒細胞計數(NEUT) (單位:10^9/L)
大于正常值,見于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、粒細胞白血病、急性出血、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、敗血癥、心肌梗死、尿毒癥、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等;小于正常值,見于傷寒、副傷寒、病毒性感染、瘧疾、粒細胞缺乏癥、化學藥物中毒、X線和放射線照射、抗癌藥物治療、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。
(12) 中性粒細胞比例(NEUT%)( 單位:%)
大于正常值,見于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、粒細胞白血病、急性出血、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、敗血癥、心肌梗死、尿毒癥、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等;小于正常值,見于傷寒、副傷寒、病毒性感染、瘧疾、粒細胞缺乏癥、化學藥物中毒、X線和放射線照射、抗癌藥物治療、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。
(13) 淋巴細胞計數(LY) (單位:10^9/L)
大于正常值,百日咳,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,病毒感染,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,淋巴細胞性白血病;小于正常值,免疫缺陷、長期化療、X射線照射后。
(14) 淋巴細胞比值(LY%) (單位:%)
大于正常值,百日咳,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,病毒感染,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,淋巴細胞性白血病;小于正常值,免疫缺陷、長期化療、X射線照射后。
(15) 血小板計數(PLT) (單位:10^9/L)
大于正常值,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,真性紅細胞增多癥,慢性白血病,骨髓纖維化,癥狀性血小板增多癥,感染,炎癥,惡性腫瘤,缺鐵性貧血,外傷,手術,出血,脾切除后的脾靜脈血栓形成,運動后;小于正常值,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播散性紅斑狼瘡,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癥,彌漫性血管內凝血,血小板破壞增多,血小板生成減少,再生障礙性貧血,骨髓造血機能障礙,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,脾功能亢進。
(16)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(PDW) (單位:%)
大于正常值,血小板體積大小懸殊不均衡。如: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后,巨幼紅細胞性貧血、慢性粒細胞白血病、脾切除、巨大血小板綜合征、血栓性疾病等;小于正常值,提示血小板減少。
(17) 平均血小板體積(MPV) (單位:fL)
大于正常值,骨髓纖維化、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、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狀態。脾切除、慢粒、巨大血小板綜合癥、鐮刀細胞性貧血等??勺鳛楣撬柙煅δ芑謴偷妮^早期指癥;小于正常值,脾亢、化療后、再障、巨幼細胞性貧血等。
(18) 大型血小板比例(P-LCR) (單位:%)
需要配合其他檢查才能判斷
(19) 血小板壓積(PCT)
大于正常值,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高;小于正常值,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低。
(20) 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(單位:10^9/L) 嗜酸粒細胞絕百分率
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牛皮癬、天疤瘡、濕疹、支氣管哮喘、食物過敏,一些血液病及腫瘤,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、鼻咽癌、肺癌以及宮頸癌等。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、副傷寒早期、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。
(21)嗜堿性粒細胞絕對值(單位:10^9/L) 嗜酸粒細胞絕百分率
嗜堿性粒細胞增高: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(罕見)、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堿性粒細胞增高,骨髓纖維化癥、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見嗜堿性粒細胞增高。嗜堿性粒細胞減少:①Ⅰ型超敏反應(速發型變態反應),如蕁麻疹、過敏性休克等;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糖皮質激素過量;甲亢;庫欣癥等;②應激反應,如心梗、嚴重感染、出血等。
-
適宜人群:
日常體檢或是檢驗疾病人群。
-
不適宜人群:
患有血友病或是溶血性疾病的患者。
檢查注意事項
抽血檢查一般采靜脈血,靜脈血化驗除特殊要求的項目以外,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,抽血前盡量減少運動量,不要吃食物,保持空腹,可以喝少量的水。抽血量一般在2-20毫升,最多不會超過50毫升。
1、抽血前一天晚上八時以后應禁食,抽血前一天避免大量飲酒,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導致結果升高或降低。
2、早晨不做劇烈運動,抽血前的晚上應睡眠充足。
3、抽血前不宜太過勞累或受冷、熱劇烈刺激。
4、不要穿袖口過緊過小的衣服,避免抽血時衣袖卷不上來或抽血后因衣袖過緊引起手臂血腫。
5、抽血時應放松心情,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,增加采血的困難。
6、抽血后即刻松開拳頭,用消毒過的干棉塊壓緊穿刺部位,需在針孔及向上兩厘米進針處的范圍進行局部按壓3-5分鐘,進行止血。同時放松上捋的衣袖,以幫助止血。切勿揉搓穿刺部位,以免造成局部淤血出現“青紫”,也不要觸摸穿刺點,以免感染。
7、抽血后要休息15分鐘,靜坐或躺著休息。應在抽血后24小時內盡量保持抽血手臂的清潔衛生,不要淋浴或桑拿。若局部出現淤血,24小時后用溫熱毛巾濕敷,可促進吸收。